一、“事后獎補”是什么?與“事前補助”有何區別?
“事后獎補”是指企業在完成技術改造項目、形成實際固定資產投資后,憑合法票據、驗收材料等證明文件,向主管部門申請財政資金獎勵的機制。
江門市此次全面推行“事后獎補”,體現了“誰投入、誰受益,投入多少、獎補多少”的公平原則,也倒逼企業提升項目執行力和資金使用規范性。
二、獎補標準:最高300萬元,按設備投資比例分檔支持
根據最新政策,江門市技術改造“事后獎補”主要支持以下兩類項目:
1. 普惠性設備購置獎補
支持范圍:企業為提升生產效率、產品質量或節能降耗,新購置生產設備、檢測儀器、自動化系統等。
補助標準:按設備購置發票金額的10%—15%給予一次性獎補。
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200萬元。
重點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、首次技改中小企業。
2. 智能化、綠色化專項獎補
支持方向:建設智能工廠、數字化車間、工業互聯網平臺、節能降碳改造等。
補助標準:按**實際設備與軟件投資總額的15%—20%**給予獎補。
單個項目最高可達300萬元。
對獲得省級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項目認定的,可上浮5個百分點。
三、投資核定標準:哪些投入可納入獎補范圍?
并非所有支出都能納入獎補核算。江門市明確界定可核定投資的“四類合法投入”:
1.生產設備購置費:含數控機床、自動化產線、機器人等核心設備。
2.工業軟件與系統投入:如MES、SCADA、PLC控制系統、工業APP等。
3.安裝調試與技術咨詢服務費:與設備直接相關的安裝、集成、培訓費用(需提供合同與發票)。
4.節能綠色改造投入:如高效電機、余熱回收裝置、污水處理系統等。
不予核定的支出包括:
房屋建筑、土建工程(如廠房建設)
辦公設備(如電腦、打印機)
人員工資、流動資金、貸款利息
二手設備、非生產性設備
四、兌現流程:五步走,全程透明可追溯
企業申請“事后獎補”需完成以下五個關鍵步驟:
1.項目備案:在“江門市工業投資項目管理系統”完成技改項目備案,明確建設內容與投資計劃。
2.實施建設:按計劃完成設備采購、安裝調試,形成實際投資。
3.項目驗收:由企業組織內部驗收,或委托第三方機構出具驗收報告。
4.提交申請:通過“江門市惠企服務平臺”在線申報,上傳發票、合同、驗收材料等。
5.審核撥付:市工信局組織專家評審,聯合財政部門核定獎補金額,公示無異議后撥付資金。
整個流程通常在申報截止后60個工作日內完成,資金直達企業賬戶。
五、企業申報關鍵建議:避免三大常見“踩坑”問題
1.發票不合規:設備發票未開給申報主體、開票時間早于備案時間、發票內容模糊(如“貨物一批”)等,均可能導致投資被核減。
2.材料不完整:缺少設備清單、合同、驗收報告等佐證材料,影響審核通過率。
3.項目未備案:未提前完成項目備案,視為“先建設、后申報”,不符合政策要求。
建議行動:
技改啟動前即完成項目備案;
建立“技改投資臺賬”,分類歸集發票與合同;
提前咨詢屬地工信部門或專業服務機構,確保申報材料規范。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tensang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