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知識產權服務:從“重申請”到“強運營”的全面升級
知識產權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“生命線”。2025年,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《關于深化知識產權服務賦能中小企業的實施意見》,推出多項創新舉措:
1. 專利快速審查“綠色通道”擴容
• 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交的發明專利,符合條件的可納入優先審查通道,審查周期縮短至6—8個月(常規為18個月以上);
• 支持人工智能、生物醫藥、量子信息等“硬科技”領域建立專項審查通道。
2.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補貼加碼
• 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專利、商標質押獲得貸款的,給予最高100萬元貼息補助;
• 鼓勵地方設立知識產權質押風險補償基金,補償比例可達50%。
3. 免費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全覆蓋
• 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開通“中小企業服務專區”,提供免費專利檢索、預警分析、布局咨詢;
• 每年為1萬家重點企業提供“一對一”知識產權體檢服務。
4. 專利開放許可試點擴面
• 鼓勵高校、科研院所將存量專利向中小企業開放許可,企業可“先試用、后付費”;
• 對成功承接許可的企業,給予最高20萬元技術轉化補貼。
二、人才引進:從“拼重金”到“拼生態”
1. 高端人才“直評直聘”
• 人社部《關于進一步做好職稱評審“直通車”的通知》(人社廳發〔2025〕35號)明確:科技型中小企業可直接推薦核心研發人員申報高級職稱,不受學歷、論文限制。
• 天津“海河英才”計劃升級版提出:對承擔“揭榜掛帥”項目的企業給予每個項目最高100萬元引才補貼。
2. 青年人才“零門檻落戶”
• 全國16個副省級以上城市已將“雙一流”高校本科以上畢業生落戶年齡放寬至45周歲;
• 福州高新區對畢業5年內來區創業的碩士、博士,給予3年累計最高36萬元生活補貼。
3. 海外人才“一卡通行”
• 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試點“外國高端人才一卡通”,集成工作許可、居留許可、醫保、子女入學等11項服務;
• 辦理時限由1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。
4. 股權激勵“稅收遞延”
• 財政部、稅務總局公告2025年第18號明確:科技型中小企業授予技術人員的股票期權,可在行權后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,最高遞延稅額300萬元。
三、平臺對接:從“信息孤島”到“一網通辦”
1. “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平臺”2.0版
• 9月1日上線,集成政策推送、需求發布、揭榜掛帥、融資撮合、儀器共享等12大功能;
• 企業填寫一次信息,平臺自動匹配可申報項目、可共享設備、可對接專家。
2. 重大科研設施“共享白名單”
• 2025年底前,重大科研基礎設施與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比例達到90%;
• 中小企業使用國家平臺資源,費用按市場價30%收取,超出部分由中央與地方財政補貼。
3. 區域產業大腦“揭榜”通道
• 廣東、江蘇、山東等制造業大省已上線“產業大腦”App,每月發布20個以上技術需求榜單;
• 企業揭榜成功即獲得100萬元—500萬元財政研發券,可直接抵扣第三方服務費用。
4. 創新聯合體“一站式”孵化
• 科技部、工信部共同認定2025年度國家創新聯合體試點100家,中小企業可線上申請加入;
• 聯合體提供小試中試、場景應用、首購首用等全鏈條服務,政府按服務費用30%給予補貼。
四、企業如何“應享盡享”?三大建議
1. 主動入庫,夯實政策基礎
確保在“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”完成登記,這是享受多數政策的前提。
2. 建立“政策專員”機制
指定專人跟蹤科技、人社、知識產權等部門政策動態,定期申報項目。
3. 善用服務平臺,精準對接資源
登錄“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”(https://www.sme.gov.cn)和“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平臺”,查詢政策、申領服務券、提交需求。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tensang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- 上一篇:“先使用后付費”科技成果轉化新政:中小企如何零門檻獲取高校專利?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