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背景:為何推動“名優高品”與“專精特新”雙向賦能?
“廣東名優高新技術產品”聚焦技術先進、市場潛力大的創新產品,強調“好產品”;
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則聚焦專業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、新穎化的中小企業,強調“好企業”。
2025年新規首次打破政策壁壘,推動二者互認互促:
對專精特新企業:擁有“名優高品”是創新能力的重要佐證,可顯著提升評審得分;
對名優高品企業:產品技術實力強的企業,將被優先納入“專精特新”培育庫,實現“以品育企”。
核心目標:
打造一批“有核心技術、有明星產品、有品牌影響力”的高成長企業集群。
二、哪些企業可獲“專精特新”疊加支持?3類重點對象
1. 已獲“專精特新”資質的企業
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:可疊加申報名優高品,享受省財政100-120萬元獎補+地市配套(如南沙區加碼200萬元)。
省級專精特新企業:若產品符合名優高品標準,可同步申報,提升產業鏈資源對接優先級。
2. AI與機器人領域企業
若企業主導產品涉及工業AI、智能機器人、半導體設備等,可同時申報:
- 名優高品(最高50萬元獎勵)
- AI賦能工業標桿項目(最高800萬元補貼)
- 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(珠三角100萬元,粵東西北120萬元)。
3. 粵東西北地區企業
政策對粵東西北企業放寬要求:
- 研發設備門檻降低50%(僅需珠三角企業的一半)。
- 額外獎補比例提高(如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可獲120萬元,高于珠三角的100萬元)。
三、政策紅利:疊加申報可享受哪些支持?
四、企業實操:如何高效申報“名優高品+專精特新”?
1. 精準匹配政策,選擇最優申報路徑
珠三角企業:優先申報“AI賦能工業”項目(800萬元)+專精特新(100萬元)+名優高品(50萬元),形成政策組合拳。
粵東西北企業:利用設備補貼傾斜,同步布局名優高品與專精特新,爭取最高270萬元支持。
2. 強化知識產權布局
2025年政策更看重發明專利,建議企業提前2年申請,避免臨時抱佛腳。
PCT國際專利、行業標準制定可顯著提升評分。
3. 優化研發費用歸集
單獨核算名優高品相關研發費用,便于加計扣除和審計核查。
避免將生產、行政費用混入研發支出,否則可能被剔除。
4. 借勢產業鏈資源
與高校、科研院所聯合申報,可同時計入名優高品技術來源和專精特新創新能力。
加入產業園區,獲取政策代辦服務,提高申報效率。
五、未來趨勢:政策將如何演變?
1.動態監管強化:2025年起,廣東將對名優高品企業實施年度績效評估,未達標者可能取消資質。
2.AI與機器人成重點:相關領域企業申報通過率更高,補貼力度更大。
3.區域均衡化支持:粵東西北企業獎補比例可能進一步提高。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tensang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- 上一篇:“名優高品”如何助力企業融資與市場拓展?一文讀懂廣東最新扶持政策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