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第一步:你是否具備“入庫”的基本資格?
雖然科技型中小企業已完成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(科小系統)備案,但高企培育庫有更嚴格的篩選標準。以下是全國普遍適用的入庫門檻(以廣東、江蘇、浙江等地最新政策為參考):
差距分析:
許多企業雖為“科小”,但因技術領域不匹配、研發費用不足、無有效知識產權等原因,無法通過培育庫審核。
二、關鍵差距1:技術領域是否屬于“高技術范疇”?
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“硬門檻”。
高企培育庫明確要求企業主營業務必須屬于《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》,包括:
電子信息、生物與新醫藥、航空航天、新材料、高技術服務、新能源與節能、資源與環境、先進制造與自動化
三、關鍵差距2:知識產權是否“有效且相關”?
“有專利”不等于“能用”。
高企培育庫審核中,知識產權需滿足兩個條件:
- 有效性:專利/軟著在有效期內,權屬清晰;
- 相關性:知識產權與企業核心技術、主營產品強關聯。
建議:
- 至少擁有1項發明專利,或2項實用新型+1項軟著;
- 專利名稱應體現技術特征,如“一種基于AI的工業質檢方法”優于“質檢系統V1.0”。
數據支持:
據杭州科技局統計,知識產權相關性評分低于60分的企業,入庫失敗率高達73%。
四、關鍵差距3:研發費用是否“合規歸集”?
這是財務層面的最大“雷區”。
許多企業研發投入不小,但因歸集不規范導致不被認可。
高企培育庫要求:
- 建立研發費用輔助賬;
- 研發費用包含:人員人工、直接投入、折舊費用、設計費用、無形資產攤銷等;
- 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例≥3%(年收入<5000萬)。
實操建議:
- 單獨設立“研發項目”,簽訂立項書;
- 區分研發與生產人員工資;
- 研發耗材需有采購合同、出入庫記錄。
常見錯誤:
將生產用電、管理人員工資、市場推廣費計入研發費用,導致審計不通過。
五、關鍵差距4:是否具備“研發管理體系”?
高企培育庫越來越重視企業的“研發管理能力”,而不僅是“有沒有投入”。
你需要具備:
- 研發項目管理制度:立項、執行、結題流程完整;
- 成果轉化機制:近三年至少有3項科技成果轉化;
- 產學研合作記錄(加分項):與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研發。
案例:
一家深圳AI初創企業,雖成立僅2年,但建立了完整的研發項目管理系統,每季度發布研發進展報告,順利通過入庫評審。
六、補短板策略:3步實現“科小→入庫”躍遷
1. 知識產權補強
- 申請實用新型專利(6-8個月授權);
- 登記軟件著作權(1-2個月);
- 與高校合作申請聯合專利。
2. 研發體系規范化
- 補簽研發項目立項書;
- 建立研發費用輔助賬;
- 整理成果轉化證明材料(如檢測報告、用戶試用證明)。
3. 主動對接政府資源
- 參加科技局組織的“高企培育培訓班”;
- 通過園區或服務機構協助申報,提高通過率。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tensang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- 上一篇:高企培育庫入庫=稅收減免+資金扶持?2025年最全申報攻略來了!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