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本質定位差異:專注細分市場 vs 主導全球市場
1. 專精特新企業
核心特征:專業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、新穎化
市場定位:在細分領域建立技術或市場優勢
典型代表:東莞某微型電機企業,全球市場份額15%
2. 制造業單項冠軍
核心特征:長期專注特定領域,市場占有率全球前三
市場定位:全球市場的領導者
典型代表:珠海某打印耗材企業,全球市場占有率28%
專精特新是"小而美"的專家,單項冠軍是"大而強"的霸主。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階段合理選擇。
二、申報門檻對比:從“可及性”到“稀缺性”的躍遷
可見,“單項冠軍”不僅是“專精特新”的升級版,更是經過市場長期驗證的“終極形態”。
三、政策紅利差異:從“普惠支持”到“重點扶持”
1.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:政策覆蓋廣,支持多元
適合階段:初創期→成長期,需資源導入、品牌背書的企業
2. 制造業單項冠軍:資源傾斜強,影響力大
- 國家級專項資金支持(部分達數百萬元)
- 優先納入國家級產業鏈“強鏈補鏈”工程
- 在IPO審核、并購重組中獲重點推薦
- 獲得國家級媒體宣傳與行業話語權
適合階段:成熟期,已在細分市場確立絕對優勢的企業
四、廣東企業如何選擇?三類企業路徑建議
類型一:成立2–4年,技術有亮點但規模尚小
→ 首選“專精特新”
建議先申報省級專精特新,積累政策資質,提升融資能力,同步完善市場數據與專利布局,為后續沖刺“小巨人”或“單項冠軍”打基礎。
案例:東莞某傳感器企業,2023年獲省級專精特新,2024年獲Pre-B輪融資,正籌備申報國家級“小巨人”。
類型二:成立5年以上,主導產品市占率全國前三
→ 可同步準備“單項冠軍”+“專精特新”
若已具備較強市場地位,建議在保持專精特新資質基礎上,直接申報制造業單項冠軍,爭取國家級資源導入。
案例:深圳某鋰電池隔膜企業,連續三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,2024年成功入選第七批國家級單項冠軍。
類型三:服務型科技企業或平臺型企業
→ 優先走“專精特新”路徑
“單項冠軍”主要面向實體制造產品,而“專精特新”對軟件、解決方案、技術服務類企業更包容,更適合數字化、智能化服務企業申報。
五、協同發展:并非二選一,而是梯度躍遷
值得注意的是,廣東省正推動“創新型中小企業 →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→ 專精特新‘小巨人’ → 制造業單項冠軍”的四級梯度培育體系。企業不必非此即彼,而應將其視為一條清晰的成長路線圖:
專精特新是“敲門磚”,單項冠軍是“里程碑”。
許多廣東企業正是通過“先拿專精特新、再沖小巨人、最終申報單項冠軍”的路徑,實現從區域龍頭到全國領跑的跨越。
科泰集團(http://www.tensang.com/)成立16年來,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、省市工程中心認定、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、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、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專利軟著申請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、兩化融合貫標認證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、創新創業大賽、專利獎、科學技術獎、科技成果評價、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。關注【科小泰】公眾號,及時獲取最新科技項目資訊!
- 上一篇:不是高新企業也能評?廣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中的5大認知誤區澄清
- 下一篇:返回列表